↑景区一处公共厕所提示“冰冻天气,厕所关闭”
今年11月底,在四川巴中南江县光雾山景区上完厕所后,游客杨先生发现,厕所没水,不管是冲厕所的水,还是洗手的水,都没有。
红星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光雾山景区厕所没水的情况,并非一家。据记者粗略统计,景区内共有11家厕所出现用水不足或无水的情况,部分厕所因无水而关闭。
对此,景区回应称,部分厕所因为冰雪天气用水受到影响“水被冻住了”。巴中文旅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海拔高的地方,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游客反映
上完厕所才发现没水
11月底,巴中的杨先生到南江县光雾山看雪,进入景区的公共厕所,他发现冲厕所没有水,出来后,洗手池的水龙头也无水使用。
“一个国家级4A风景区内的厕所,居然没有水洗手、冲厕所?”杨先生非常诧异。光雾山夏季的温度保持在20多度,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是著名的避暑度假景区,杨先生差不多每年都会去一次。但他没有想到,光雾山的冬天,厕所竟会没水。
12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光雾山风景区一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说,光雾山景区有40多个厕所。每到冬天,景区内确实有部分厕所出现没有水的问题。
记者体验
两园区11个厕所用水受影响
12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驱车前往光雾山风景区,7日早晨,记者乘坐观光车进入光雾山风(桃园)景区的米仓山(光雾山大坝)园区。
沿途,记者看见山上和路边还有大量未融化的积雪,直到香炉山索道购票处。购票处工作人员介绍,入冬已经是景区淡季,除了香炉山乘索道上山看雪景外,其他的景点并未开放。
索道购票处旁的卫生间内,游客进进出出,在厕所外,记者就听见里面响起哗哗的水声。
但景区内并非每个公共厕所都像这样。记者沿途从香炉山返回,不到一公里,发现一公共厕所,卫生打扫得很干净,当打开洗手池水龙头时,却并没有水。另外,厕所内的水箱也没有水。当记者从男厕所出来的时候,发现女厕所门口有一个大型的红色塑料桶,打开盖子,里面囤积的水已经结冰。
↑洗手池旁的大塑料桶用于囤水
在几公里外的黑熊沟景点门口,一公共厕所有水,但是水量显得不足。随后,记者来到巴山温带珍稀动植物园,一公共厕所直接关闭,张贴在门口的一张纸上写字“冰冻天气,厕所关闭”。继续往前一公里左右到达大坝景点,公厕内的洗手池上,水龙头开着,水一直流,贴在洗手台上的纸条写着,“为避免冻水,请勿关闭水龙头”。
↑塑料桶里的水有些结冰
观光车司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除了米仓山景区外,就在不远处的光雾山(桃园)景区也受到影响。
12月8日,记者再次进入光雾山景区内,发现开放区域沿途的4个厕所有水,但压力不大。
经过两天时间走访,两个景区内有11个厕所,因为冰冻天气,厕所用水受到直接的影响。
工作人员
入冬后厕所用水被冻住
为何景区内的公厕会没有水?景区的一位保洁员称,公厕使用的水是山上的水,每到冬天就会结冰冻住,而黑熊沟景点门口的公厕有水,是因公厕用的储水池没有冻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厕所里面放一个塑料大桶,从河里打水装水,以备冲厕所打扫卫生用。
景区观光车司机介绍,往年山上最高处的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在后面的一段时间,还将有下雪的可能,这个温度下,许多厕所用水管道内的水会被冻住。
记者向风景区内的多位居民了解,冬天没有水,在当地已经见怪不怪。除了景区的公厕用水外,当地很多居民饮用的也是山上的山泉水,每到冬天,就会出现冻水的现象。
景区内一客栈的工作人员说,每年红叶节后,山上用水都会出现被冻住的情况,每天客栈就要烧锅炉,保持温度给客房供暖,早晨起来烧一直要烧到晚上10点多,原因也是因为山上的山泉水冻住,要到次年的3月到4月份,才会恢复。
光雾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气温低,厕所管道的水被冻住,有时候只能从河沟里面提水冲厕所。
他山之石
多景区安装加热设备为厕所“解冻”
9日,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巴中市文旅集团一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针对光雾山景区部分厕所没有水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不知情,他表示可能是因为气温低,管道内的水被冻住了。针对杨先生所说的情况,可以向景区进行投诉。
该负责人表示,景区还没有厕所加热防冻的设备,遇到冬天厕所只有关闭,不冻的地方一般是用流水冲厕所,在海拔高的地方,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是不是所有温度低的景区,冬天都存在厕所用水被冻住的情况?12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九寨沟风景区工作人员,询问景区冬天气温低时,公厕用水是否会被冻住。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遇到大雪冰冻天气,该景区内公厕和洗手池都有加热设备,不会出现厕所用水因为冬雪天气冻结不出水的现象。记者通过服务电话联系新疆天池风景区工作人员,对方告诉记者,气温在零下10℃的景区内,厕所供水正常,在室内有热水供应,公用的厕所用水是冷水,也能得到保证。随后,记者联系上长白山北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内的厕所并不是户外单独的厕所,在房间内,目前气温在零下20多度,为了保证厕所的流水问题,景区每天通过供暖设备保持水温和厕所供水系统正常运行。
红星新闻记者张杨摄影报道
编辑陈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