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的三大天池都是怎么形成的为何常年

青岛崂山有三大天池——天心池、天波池、仰天池,还有一些更小的天池。说是天池,这些天池都不大,最大的天心池才20平方米,不能与我国的长白山天池、新疆天池相比。崂山天池不大,个个活灵活现,造型各异,而且池中有水,常年不干涸,这是怎么形成的?▲崂山天心池我们先看看崂山是怎么形成的?要想弄明白这些天池的形成,我们先来说说崂山的形成过程。大约在2亿年前,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我国东部发生了一次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燕山运动,北京北部地区的燕山山脉隆起,我国东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继有岩浆侵入,形成了以丘陵为主的地貌,构成的岩石以花岗岩为主,从此沿海地带脱离了海洋环境,形成了以基岩构成的海岸,而崂山正是这次地壳运动的结果。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崂山一带地壳受张力作用,地壳下陷,形成了一些海湾,同时还伴随着岩浆侵入,在中生代形成丘陵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些低山丘陵,一直到今天,崂山一带地壳运动就此结束,目前处于相对平静期。内力作用形成的低山、丘陵,地球上有阳光、生物、降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开始破坏,进入风化阶段,经过成千上百万年的破坏,形成了天心池这一类的风化地貌。▲崂山地貌这些池子是怎么形成的?崂山的构成主要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地貌,花岗岩是一种坚硬的岩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组成的矿物主要是二氧化硅和长石为主,常见肉红色,肉眼能见得到的颗粒,块状构造,有时也见球状构造,抗风化能力强,往往出露于地表,形成陡峭挺拔的风景名胜,如华山、庐山、泰山等。花岗岩抗风化能力强,也有抗风化能力较弱的岩石,如沉积类岩石中的石灰岩,桂林一带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溶洞,有暗河,有天坑,还有一些砂岩,如新疆地区的风蚀地貌等。差异风化什么是差异风化呢,上图中为什么形成似如象鼻子这种地貌呢?地貌形成初期,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但是构成的岩石岩性不一,有可能是构成的岩石种类不同,也有可能是同一类沉积岩,由于所含矿物不同,胶结程度还不够,导致岩石抗风化能力出现了差异,被“镂空”的部分抗风化能力弱,先风化掉了,而目前听立的部分,抗风化能力强,出现了风化差异,形成了上图这种地貌。在自然界中因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同,在形态上表现出凹凸不平或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差异风化。这种差异风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崂山诸如天心池、天波池等这些池子,主要原因就是差异风化造成的。被风化掉的岩石为什么会抗化风能力弱,有多种原因,一是组成的岩石构成成分不同,这些矿物比较松软。还有可能是岩浆在冷凝过程中,里面的矿物结晶太快,含有气泡,这为后来雨水侵蚀、风蚀找到了“破绽”之处,加快了风化速度,无论什么原因,池内与池外风化出现了差异造成的。崂山面朝大海,由于陆地与海洋相接触,对流旺盛,水汽活跃,山顶上多雾,无疑加大了风化作用强度。其次,这里位置临海,崂山形成初期,海洋的潮汐作用也会破坏岩石,加速风化,也会形成池子这种地貌。▲崂山天波池为什么这些池子常年不会干涸?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些岩石是花岗岩构成的,花岗岩致密坚硬,不透水,往往做为地下水的隔水层,为什么我们修建水库时,坝基选在花岗岩的地方,一方面考虑它的强度,另一方面是它不透水,抗风化能力强。二是崂山地区临海,水汽含量高,遇山脉抬升后,容易形成雾、露、雨水等,水汽多,湿度大,蒸发量小,崂山雾多,云雾缭绕,有仙境之称。此外崂山地区处于冷暖空气交替控制地区,往往形成锋面天气,锋面上气旋活动频繁,产生的降水也较多。冬季山东半岛降雪较多,有一种雪叫冷流降雪,就是因为冷空气南下时,遇沿海的暖湿气流抬升,形成降雪,所以崂山冬季降雪总是高于其它地方。降水多,沿海湿度大,蒸发量小,池子不大,但池子很深,天心池水深有1.5米左右,这么多积水,也就难以干涸了。但也绝对不是常年不干涸,这些池子,有的比较浅,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时,也会干涸,毕竟这些池子位于山顶的较多,或地势高于周边,居于高处。只有依靠大降水补给,当特殊年份降水较少时,出现干旱年时,这些池子没那么神奇,也会干涸。为此不会干涸只是正常年份降水波动不大才会有的现象。崂山是一座天下名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样的池子在全国很多,是一种很普通的地貌类型,但出自于崂山,而且有一定形状(心形),才让人们浮想联翩,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风景区又一张可圈可点的名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