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美誉的长白山,其最著名的景观当属“天池”了。长白山天池的水质十分清澈透亮,因其独特的地理构造,形成了风光旖丽的美景,令人神往。这个巨大的高山湖泊,海拔高高约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
而长白山天池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个海拔近米的湖泊,周围没有任何河流汇入,反而有一条外流河,池中的水通过这条河源源不断地外流。但天池却能常年保持稳定的水位,好像一直有流不完的水,不过迄今为止也从未干涸过。那么,长白山天池的水资源究竟从何而来的呢?在“水只出不进”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丰富的水量,常年不枯。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是中国和朝鲜两国的界山,是吉林最大的山脉。长白山主峰顶部是一座休眠火山。长白山天池就位于长白山的顶端,是火山喷发,产生内陷,不断积水,自然形成的一个火山口湖,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天池总面积9.82平方公里,不足太湖的0.5%,却有2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接近太湖水量的一半,平均水深米,最深处达可米,海拔约米,湖区四周围群山环绕,湖周峭壁百丈。
在天池北侧有一狭长的缺口,可以使天池中的水溢出,流淌一段距离后,便从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60多米的长白瀑布,气势磅礴,而此也为松花江的源头。
长白山天池的独特之处
我们知道,大多数湖泊,是因为有多条河流的注入,才能持续维持湖泊不会枯竭,否则没有河水的补给,就将逐渐萎缩干涸。
但长白山天池却是个特例,它身处高山之巅,而水往低处流,周围没有任何一条河流流入天池。而除了没有河流的水源补给,天池本身还有一条外流河形成了长白瀑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瀑布的流量还挺大,常年外流不息,给天池带来大量的池水流失。而有研究表明,长白瀑布每年流出的水量要大于当地年降水量。此外还有蒸发量也会导致湖水部分水分流失,然而天池不仅没有干涸的迹象,还积蓄了超过20亿立方米的水量,那么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到底来源于哪里呢?
池水常年外流,为什么不干涸?水哪里来的呢?
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大气降水,雪水融化的不断积蓄。长白山地区,距离海洋并不太远,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至少在毫米,而天池就像是一个漏斗形的雨水收集器,可以收集到周围很大一片区域内的降水。而且,该地区常年气温偏低,使得天池水面蒸发速度较慢,年平均蒸发量只有毫米。这些降水量虽然听起来不少,但还不足以维持如此巨大的湖泊,降雨量大却远不及瀑布外流出去的水量。
有研究人员认为,天池的很大一部分水来源于地下泉水的上涌。降水形成的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此外,河流渗漏、山川冰雪融化水渗入、空气凝结水等,也都是地下水的来源。
由于高山是地面的突起,其地层也跟着隆起,所以高山上的地下水位比地面上的高,从周围汇集的水越多,而这里的降水量充沛,可以给地下水很好的补充。而后在地底的压力作用下,山泉就会顺着裂隙不断汩汩涌出。
还有人认为,天池中的水源补给有一部分来自于空气凝结。我们都知道,地势越高温度越低,山区中的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凝结成水蒸气,从而得到一部分水。这就是山区经常出现多雾的原因,所以到天池经常一副云雾缭绕的景象,到此观光的人,难以一睹天池的真容!
综合来讲,天池获得的降雨量加上地下水的补给,总是大于长白瀑布和湖面蒸发造成池水流失量,所以,即使保持瀑布的流量,天池也没那么容易干枯,而且能一直维持丰富的水量。
长白山天池中是否有鱼类?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天然的冷水池,由于海拔高,池水温度较低,致使许多浮游生物无法进行化合作用,食物匮乏,水体十分贫瘠,不适合一般的鱼类生存,所以天池中并没有原始鱼类的存在。
不过,人们还是能在长白山天池中看到鱼类的踪影,这些是只有2~3厘米长的小鱼,这是朝鲜人为投放进去的虹鳟鱼苗幸存下来的,并非天池的原生野生鱼类。这些鱼儿一般生活在天池里温泉泉眼附近的暖水区,由于生长周期长,长得很慢,这里最大的鳟鱼也不超过一斤。
最后
天池之水天上来,一路浩浩荡荡,不仅滋养了周边的动植物,也奔流到东北平原,给这里带来东北大地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松花江,润育着肥沃的东北土地,也哺育着这片大地上的千千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