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有情怀有温度的新疆故事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孙永庆

读了刘河山的《新疆辞:凝望博格达峰》,觉得格外亲切。一来有亲戚和同学在新疆生活和工作,从小就听大人们议论新疆。我们这个地方当年进疆参与建设的人多,自然影响到孩子们的认知。说到兵团,那就有更多的话题,我老家胡同里就有几位老乡在兵团工作,关于他们的故事听了很多,新疆变成我挥之不去的记忆底片。

刘河山写了屹立于新疆广袤大地上的天山,写了自己成长的家园,写了横亘在心间的北塔山……艺术性散文总是与人的存在、人的生命、人的体验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角度说,散文是贴近心灵的作品,它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层面的认知,它来自内心对景物的感悟,是作家“自我”的体现。

“博格达山的神奇,充分体现在一种生命的两极。一方面,她冰封雪裹;另一方面,她又山清水秀。”作者用他敏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为我们揭示了凝望博格达峰的体验内涵。

博格达峰是作者的精神坐标,把博格达峰融进自己的心灵世界,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幻化出的博格达峰的精神谱系,已成为作者认识世界、思考现实、体悟人生的途径。

刘河山写大美新疆喜欢用“清新”这个词,在这本散文集中经常出现。《天山天池修养》里写了天山天池给他的感觉:天山天池一直清新着。

刘河山崇尚内秀的文字,在《有一个三工滩》中,他捧读阿拉提·阿斯木的《一棵树上的两只苹果》,感到幸福。“这一篇他写得非常朴实,但有美感,不经意间,流出感情,似乎散乱,无依无靠,统观全篇,疏而不漏。他平心静气,不事喧哗,他不是没有思想,他含而不露,轻描淡写。他的笔天然流动,他的爱自然隐现,多么好。”他在评价阿拉提·阿斯木,也是在说自己。朴实而又自然,这是散文写作者的胸襟和人生境界使然,得益于作者的恬淡心态和文化积累。

不变的是信念,不仅是作者的信念不变,新疆人的信念也不会变。

在《边关北塔山横亘在心中》里,作者写了守边人的故事。丁军是通讯二连连长,去排除野马泉机务站到小草湖方向的通信线路故障,徒步返回途中,突遇暴风雪,在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中前进,步行越来越沉重。在生死关头,他把自己的帽子给另一名战士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伴,命令两名战士速回连队报信,而他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雪野,长眠于风雪边关。

读者由此认识了美丽的北塔山,认识了北塔山上的守边人,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疆辞:凝望博格达峰》一书分为三辑:新疆家园、新疆美地、新疆眼神,展现山水相依、民族共存、融为一体的情怀,是一曲情歌、恋歌、颂歌,充满爱和情的眷恋心曲,跳荡着对新疆大地、新疆各族人民的火热之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