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鬼斧神工,地下河直通沙漠藏

鬼斧神工?“地下河”直通沙漠!藏水北调或梦想成真?

▓李伶

沙漠与水相互依存,引起二十年认知争论

#媒体人周刊#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屡屡发现的干尸提醒探险者,沙漠里无水可饮,死亡是唯一的选择。对此,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沙漠中有水,而且是好水。孰是孰非,学术界争论了20年。

年11月7日《今日头条》发表了军旅作家李伶的《长白山天池:“地下河调水”的天然出水口》,阅读量与转载量超过万+,评论超过条+。年7月世界顶级地学刊物《Geology》(地质学)刊登了河海大学、西湖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学者的论文“MissingwaterfromtheQiangtangBasinontheTibetanPlateau”指出,西藏内流区每年丢失的水量约为亿吨,达到一条黄河的年流量。部分“丢失水”通过“地下河”直通长白山,成为松花江、图们江与鸭绿江等河流稳定的补给源。

文章被大量转载后,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很多跟帖指出,如果深循环地下水能通过“地下河”传输到长白山,那么也应该能传输到距离青藏高原更近的北方干旱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布齐沙漠。

陈建生研究地下水深循环始于20年前,在从事黑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的研究中他发现,黑河下游额济纳旗的地下水不是来自于黑河水的渗漏,而是另有来源,通过同位素分析确认,地下水来自于千米以外的祁连山,“地下河”直通巴丹吉林沙漠。由此引出一篇轰动世界的奇文。

年,陈建生等在世界顶级刊物《Nature》(自然)上发表文章“Groundwatermaintainesdunelandscape”。

年,陈建生等在世界顶级刊物《Nature》(自然)上发表文章“Groundwatermaintainesdunelandscape”,指出沙山与湖泊的形成与地下水有关,地下水通过深循环上涌进入沙山与湖泊,沙颗粒被上涌的泉水粘滞在一起成为湿沙层,抗风蚀能力大大增强。同位素定年确认,高大沙山多年以来从未移动过,地下水的年龄在30-40年。

陈建生指出:如果没有地下水上涌,沙漠最终变成戈壁滩。

我将其理论概括为7个字:泉凝沙山沙护泉。

由于陈建生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相悖于传统的流域水量平衡理论与地质学的基础,一些质疑文章发表在《科学时报》等报刊上。陈建生教授应邀在年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时报》上发表文章回答了各种质疑,报社配发了“编者按”。

科学时报:陈建生教授致本报编辑部的一封信。

陈建生指出,目前科学界对地下水循环系统的了解“知之甚少”,对一些地质事件的认知尚处在初级阶段,目前的教科书中关于地下水循环以及岩石圈的演变等内容有待完善。

地质学启示:我国“地下河”三大网系的大致格局

万年以来,印度板块引起的岩浆流兵分三路:一路向北到了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贝加尔湖;另一路向东到了阿拉善、鄂尔多斯、内蒙高原、华北、东北、长白山、渤海湾;第三路向南到了腾冲、海南、南海一带。

位于岩石圈之中或之下的高温岩浆流停止流动后冷却成岩,在岩石中出现冷却收缩缝。地下水通过裂谷或断裂带进入到收缩缝中循环—“地下河”,最初的“地下河”涌出的是温泉,现在已经冷却成为常温。地幔岩石圈中形成了三路“地下河”网。

“地下河”位于35千米以下的上地幔岩石圈中,具有高导低速结构——地层的导电性能很高、密度较低。

中国大陆是由很多板块拼接而成的,“地下河”位于这些活动板块之下。“地下河”为立体结构,早期形成的“地下河”在上部,晚期形成的“地下河”在下部。早期形成的“地下河”在板块的运动中遭受了破坏,所以输水较小。晚期的“地下河”几乎没有遭受破坏,输水量很大。

长白山天池、阿尔山地下河、五大连池、腾冲黑鱼河、镜泊湖都是接受晚期“地下河”补给。每个火山口都对应各自的“地下河”,彼此之间不连通,除非遭到破坏。

“地下河”传输的距离越远,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硅浓度越高。长白山、涟水、罗浮山等东部地区的地下水中的偏硅酸都达到了矿泉水标准(偏硅酸≥25mg/L)。

沙漠取水的成功实践:深循环理论获得发言权

陈建生等《Nature》文章发表后,各种不同观点的论文相继问世。但原住民不关心谁对谁错,只盼哪位大神能找到饮用水源。

阿拉善右旗从年建旗以来,钻井超过0眼,深度达到数千米,始终没有找到合格的饮用水源。地下水中氟、硫酸盐、氯离子等超标,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

年阿拉善盟成立了专家顾问团,陈建生被聘为水利顾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看看陈教授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能否帮助阿右旗找到饮用水源。

阿拉善位于祁连山北部,第四纪曾经发生过火山活动,留下了很多火山遗迹。由于火山口是涌水的,所以,大部分火山口都因水粘沙尘而被覆盖在沙山之下了。根据这个道理,陈建生指出,要在阿拉善找到饮用水源,首先要找到被沙山掩埋的火山口。

陈建生的博士詹泸成、王涛等在阿拉善右旗沙漠南部边缘找到了散落在地表的火山岩碎屑,表明沙漠南部也曾发生过火山喷发。

在沙山周边找到了根管结核化石与钙质结核,并在沙山顶部附近发现了生长着的植被。由此断定:沙山中存在着火山口。从火山口中涌出的深循环地下水进入到沙山之间的盆地之中,于是决定在盆地钻孔。

陈建生选择的8口井全都出水了,每天总涌水量接近00吨,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新水源地的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其中4眼井水质达到了富锶型矿泉水标准。

巴丹吉林镇与雅布赖镇、地质公园等85%的阿右旗居民喝上了优质的矿泉水。水源地已经连续供水5年多,水位与水质稳定。

阿拉善右旗找水获得成功后,杭锦旗水务局邀请陈建生为“沿河三镇”的居民寻找新的水源地。“沿河三镇”居民原来饮用的是黄河边上的井水,黄河受到污染后,井水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陈建生选择的水源地位于沿河三镇南部的库布齐沙漠之中,他们在沙漠腹地找到火山群,主火山是一座高出地面米的方山,周边分布着一些小火山,地面上散落着根管化石。

陈建生的博士研究生葛建、博士后葛璐等通过同位素与地球化学分析确认,沙漠腹地的地下水来自于西藏渗漏的河水。

陈建生在主火山及周边选定了9个井位进行钻井,分析结果表明,其中8口井水质优良,日供水量超过0吨,水中的锶达到矿泉水标准。

年12月6日,通水仪式在沿河三镇自来水水源地举行,3.6万居民喝到了好水。水源地运行3年来水质良好、水量稳定。

二连浩特是内蒙古计划单列市,没有地表径流,生活用水完全来自于地下水。二连浩特曾提出黄河水北调方案,但由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有限,加上水质问题,将其作为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应二连浩特市政府邀请,陈建生带领团队开展了研究。二连浩特位于浑善达克沙漠的西北,浑善达克沙漠曾经发生过新生代火山喷发,在一些凸起的山包上,火山椎体至今明晰可辨。在火山椎体上布满了泉华,显示着曾经有深循环地下水涌出地表。

陈建生找到火山口后,选在在其周边的粗砂层中打井,所选的4口井都成了自流井,井深皆不足米。最大的自流量达到每小时30吨,单井抽水量达到每小时80吨。

年陈建生带领研究生江巧宁等采集水样进行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自流井水的基因与西藏的河水存在“父子关系”。

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条奇特新闻:内蒙古锡林格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牧民打出了一口自流井,上涌的井水冻结成了4米高的一座冰山。这口井与陈建生选择的水源地邻近,都属于浑善达克沙地。

天佑中华,“地下河”调水值得一试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不过三”。在巴丹吉林、库布齐与浑善达克沙漠中都找到了水源地,绝非偶然。“地下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实施“地下河”调水,可为国家省去巨额税银,惠及北方百姓。

我们完全可以借用东路与北路两个“地下河”网实现藏水北调。

东路的“地下河”连通着阿拉善、鄂尔多斯、内蒙高原、华北、东北、渤海湾等地。

北路的“地下河”连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准格尔盆地等。

只要能精准定位,找到每条“地下河”出口所对应的入口,再在源区实施一些改道工程,藏水北调岂不梦想成真!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司马迁)。如果能将“地下河”中输送到海洋中的几百亿吨淡水改道输入到华北“地下河”的源区,华北每年可增加上百亿吨优质的地下水资源。真乃天佑中华也!

文尾赘语:告示与诚谢

以上所说的陈建生沙漠取水的三大实践,以及本文涉及的科学依据和诸多内容,我在华文出版社年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藏之水救中国-地下水篇》中以30万文字和约幅图片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读者如感兴趣,烦请阅读。并请提出宝贵意见,欢迎留言。

另:本人近期在《今日头条》就“地下河”调水先后发表两篇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