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山,是两条母亲河的发源地,还有一处

中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相对而言,这座山名不见经传,却孕育了两条(省级区域)母亲河。如果“两河源”还不足具吸引力的话,那么,还有一处堪称“中华绝景”的自然奇观,绝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这就是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芦芽山。

管涔山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源头,也是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源头(永定河上游段桑干河也是张家口等沿途地区县市的母亲河)。

这两大母亲河同发源于管涔山足以证明该山的地理区位和生态地位的特殊性。管涔山的主峰芦芽山年就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可见管涔山——芦芽山非同一般,很快将被列入“名山”行列。

然而,神奇之处不在于她是两条母亲河的源头,而在于山上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常年保持冰冻状态的“万年冰洞”。

管涔山——芦芽山

管涔山属于吕梁山脉。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其中包括“吕梁运动”。“吕梁运动”是古元古代(25亿年前-8亿年前)发生的一期地壳构造运动,因这一地质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以吕梁山最为典型,因此命名。吕梁运动为管涔山(吕梁山)奠定了陆块基础,之后,这一地区又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包括最近一期的喜马拉雅运动,管涔山就是发生多次褶皱断裂之后形成的褶皱断块山。

管涔山是背斜褶皱山,山脊同时也是背斜的脊部,因此出露的是古老的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等,背斜两翼则是山脊的两坡出露的是较新地质时代的岩石,主要是下古生界(5.7-4亿年前)碳酸盐岩。

芦芽山是管涔山的主峰,号称“晋山之祖”,海拔米,集雄、险、奇、秀于一身。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景区也正在准备打造提升国家5A级景区,应该没有悬念。

它即将成为黄土高原上的明星景区,进入中华名山行列。

然而,它的最大吸引力是被称为“绝景”的与“千年火山”同处一岭的万年冰洞,冰洞成因也成为“千古之谜”,至今无解。

所谓“千年火山”是侏罗纪煤层燃烧冒烟现象,属于常见景观(自然现象),而与它近在咫尺的万年冰洞,与之形成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它才是稀有罕见的自然奇观。

被誉为“中华一绝,世界奇观”。

芦芽山——万年冰洞

芦芽山因形似芦芽而得名。芦芽山峰主体岩石并非碳酸盐岩,自然也就不是岩溶地貌的石芽,而是古老的变质岩。因构造运动(褶皱挤压)形成垂直剪切节理和裂隙,经百万年风化侵蚀形成的奇特秀美的地貌景观。

古人在陡峭的峰顶修建“太子殿”,自然和人文的“天人合一”,使得这一景观更为“奇上加奇”。

然而,更奇的奇观是“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保持万年不融化充满冰的溶洞。

所谓“万年”并不是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地质时代上漫长的时间,可能是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

“不融化”,是指溶洞中的冰四季保持固体状态,即使炎热的夏季也不融化。

“充满冰”,并非完全充满,而是结成厚厚的一层或密集的“冰钟乳”,紧贴在或悬挂在岩壁上,完全覆盖洞壁基岩。

“溶洞”,本是一个岩溶洞穴,不过一般溶洞中应该有的“钟乳石”被“冰乳石”所“取代”,或者原来的钟乳石被冰覆盖看不见了。

上文提到,管涔山地区发育有碳酸盐岩,这是发育岩溶地貌的必要条件。而万年冰洞正是发育在奥陶纪石灰岩层中的溶洞里。只不过,溶洞后期随地壳上升,抬到现在较高海拔(米)的位置。

宁武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最热的7月平均温度达20.1度。怎么会有常年不化的冰洞呢。

原来,万年冰洞所在的溶洞(未结冰时)位于相对海拔较低处,是大体垂直的岩溶洞穴。在第四纪冰期(约万年前),宁武地区夏季气温达到冰点以下,高山部分被冰川覆盖,当时因地壳运动抬高的溶洞口所在位置也达到冰点以下,且溶洞内保持“恒温”。地表冰川(冰舌)消融时冰水流进溶洞,沿洞壁结冰,经过多年连续或间断地一层层结冰(结冰速度大于融化速度),并形成类似钟乳石的成群分布的“冰溜子”景观。“冰钟乳”形成机理与“石钟乳”形成机理有相似之处(前者是液态水滴水流下低温凝固成固体水,后者是饱和碳酸盐溶液中的碳酸钙随滴水流下结晶析出),二者单体形态和组合体形态也非常相似,但前者形成速度要快得多,未来得及结冰的水(或融化的水)流入溶洞地下深处,可能进入地下暗河流出山体。

因此,万年冰洞里的“冰钟乳”景观形态与溶洞的“石钟乳”几乎一样,有冰柱、冰花、冰针、冰帘、冰幕、冰幔等等,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美轮美奂。

据附近村上的一位年长中学老师陈老师讲,很早以前,村里有好事者,将自家小件轻量生活物品抛入冰洞,过段时间在山下的河流里寻找是否有那件物品,十有八九可以找到。

证实万年冰洞有地下暗河。

万年冰洞与我们常见的溶洞一样,中间是空洞,洞的四壁冻结了很厚的冰层和形态万千的“冰钟乳”,并没有将冰洞填满。这可能说明:一是当时的水量不是很大,冰层和“冰钟乳”缓慢形成;二是没有结冰的多余水流(或中间断续融化的水)流入地下深处,应该是有地下暗河的“无底洞”;三是溶洞深处气温在零度以上,不能结冰。

中科院洞穴所洞穴专家陈诗才老师对万年冰洞有多年潜心专门研究,提出地热负异常说,可能存在暂时学界不能解释的地壳异常制冷机制,使得冰期形成的冰洞得以保持至今。

实际机制也可能是:这个冰洞洞口位于山体阴面,夏季处于气流封闭状态,不形成对流,整个洞体夏季处于很好的保温状态,而冬季外部空间零度以下的冷空气,因为地下暗河与地表的温差,将冷空气吸入,得以使洞内补充“冷气”保持低温状态。

北京故宫的冰窖就是用来存储冬季护城河的冰供皇家夏季使用。不算太深的平原区的冰窖都可以保持冰块一夏不化,也就能理解海拔0米以上高山溶洞深处的结冰为什么不融化了。

洞内“冰天雪地”寒气逼人,洞外(春季)鲜花盛开,(夏季)炎热难忍,真是冰火两重天,成为中华绝景,世界奇观。

芦芽山地区还有十多处天池组成的天池湖泊群。有关研究认为这些天池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刨蚀、冰碛垄围合等)凹陷地形,形成天然蓄水。“天池”也是第四纪冰期冰川覆盖该地区冰川运动的产物,属于冰川地貌的一个类型。

至少可以说明,宁武地区第四纪冰期的冰川到达此处,与万年冰洞形成呼应。

宁武天池虽被称为中国三大天池之一,但体量、景观效果远不如长白山天池和天山天池。

但从地貌成因视角,它也确实算是中低纬度的冰川地貌奇观。

宁武还有两处古代人文奇观,还有神奇的传说。

一是古栈道及悬棺群,一是悬崖上的悬空村。

诸多的奇观或“千古之谜”,在等待更多的旅游者前去观赏探奇和“解谜”。

最后,还要为“万宁冰洞”景区提点建议:不要再深度开发,即使没有疫情也要控制流量。因为游览设施、照明设备和游客进入等等都会对冰洞内小气候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