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90年代,有四位猎人来到了天池西北部的芝盘峰上,几人突然看到天池中有一只生物,它全身金黄色,头有瓦盆那么大,上面有角,脖子很长,有着明显的长胡须,在水面上低头喝水。
上面是清朝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在年编写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的一段描述(翻译后),也是关于长白山天池水怪最早的记载。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长白山天池水怪至少有不下7次目击事件,只不过,在之后的描述中,天池水怪变成了:全身漆黑、头大如盆、脖子很长,体长3米左右的生物。
不过,之后我国的科学家曾经对天池进行过长期仔细地勘察,结果一无所获,所以长白山天池水怪也就成了传说。其实,从理论上说,长白山天池是很难供体型较大的水生生物生存的,因为这里面甚至连鱼都没有(如今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是我国与朝鲜的界湖,双方各占一部分水域。其实,早在18世纪以前,这里还是不毛之地,因为长白山天池所在的位置其实是一座休眠火山。
这座火山在清朝曾多次喷发过,不过从年火山喷发后就进入了休眠期,当时火山喷发形成了盆状的火山口,随着不断地降雨,这里逐渐的开始积水,最终形成了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深的自然湖泊,湖泊周长13.1千米,南北长达4.4千米,东西宽达3.37千米,湖水平均深度米,最大深度米,水面面积达到了9.82平方千米,蓄水量更是达到了19.55亿立方米。
天池的形成与该地区降雨量充沛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它在火山口上,海拔又比较高,在火山石的净化下,湖水非常的清澈,按理说,这种环境养鱼最合适了,但其实,早期这里是一条鱼都没有的。
以前的长白山天池里为何没有鱼?
一个自然形成的水体,很快就会有鱼,而鱼进入该水体的方式有很多。首先,如果该水体与其他有鱼的自然水体互通,那么必然会有鱼随着水进入。
其次,即便不与其他水体互通,在一些海拔较低的位置,一场大雨就能让水体互通起来,鱼也会随着水进入其中。
第三就是生物带入了。一个新形成的水体如果不具备上面两个条件,但还有一种有鱼的方式那就是生物带入。
生物带入可以有两个大类途径:两栖动物和鸟类,两栖动物这里主要指蛙类,如果蛙类从一个有鱼的水体迁徙到另一个水体中,而它们离开时正好是鱼类产卵的季节,就有可能把这些受精卵带在身上,从而带入新的水体。
而鸟类带入早在年国外的科学家们就已经研究过了,研究发现在鱼类的繁殖期,许多水鸟会以鱼卵为食,而进入到鸟体内的鱼卵有些不会被消化,当鸟排泄时就能把鱼卵排到新的水体中了,比如绿头鸭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但是,根据我国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朴馆长描述,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天池是没有鱼的。既然鱼有如此多的途径到达一个从未有过鱼的水体,为何几百年的时间都没能让天池有鱼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鱼过不去。长白山天池的水面海拔高达.1米,而且它本身是一个该海拔的火山的火山口,四周不与其他水系互通,这就导致了鱼不会从其他水体进入到天池中。
其次,虽然生物带入也可以,但是天池四周没有什么自然的水体,也就不会有蛙类迁徙过去带入鱼类,虽然鸟可以无视,但是水鸟通常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况且长白山天池中没有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供鸟类歇息,所以,鸟类也没有带入鱼卵进去。
第二:条件不太允许。大多数的淡水鱼虽然都是杂食性鱼类,但是想要让它们生存,要么有水生植物、藻类,要么有许多水生动物,但是作为一个由降雨形成的湖泊,天池底部是火山,即使有了水,也很难生长水生生物,这就不太满足鱼类在此栖息。
其次,天池虽然水质清澈,但是它所处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由于海拔较高的缘故,这里的冬季非常的漫长,从当年的11月一直可以持续到次年的7月,在冬季,天池水面几乎全部被厚达1米的冰层覆盖,这使得水中的水溶氧非常的低,一般的鱼类是极难生存的。
而且即使在夏季,这里的平均气温也只有8-10℃,因此,寒冷的水体,加上较低的水溶氧以及贫瘠的水生生物,造成了我国最深的湖泊竟然一条鱼都没有。
如今的天池为何有鱼了呢?
如今的天池中,一共有三种鱼类:西太公鱼、黑鲫以及花羔红点鲑,其实这三种鱼都是人为放置的,早在年,韩国的一些科学家为了测试天池能否让鱼类生存先后放置了黑鲫和花羔红点鲑两种鱼,至于西太公鱼是什么时候放的,目前没有确切的说法。
花羔红点鲑
那么,问题来了,天池如此严苛的条件,为何三种鱼都能在此生存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三种鱼的抗寒能力。这四种鱼之所以能被选中正是看中了它们的抗寒能力,比如花羔红点鲑它们的原生环境中就包括了我国最冷的地区东三省,在冬季水层结冰时,它们依然能够在水中活跃的觅食。
而黑鲫主要分布在分布于欧洲以及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水系,它分布水系的特点也是气温较低,而且冬季异常寒冷,最后是西太公鱼,它是原产北美洲以及亚洲北部的一种鱼类,它们也是抗寒能力非常强的鱼类。
西太公鱼
第二:体型。从上面的配图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这三种被放入天池的鱼都是小型鱼类,其中西太公鱼最大的个体也不过20厘米长,黑鲫虽然最大的个体能长到64厘米,但是它们的生长与食物的丰度正相关,在食物丰度较低的环境中,它们能够生存,只是生长极其缓慢。
而天池中水生生物虽然少,但是不代表一点也没有,而且这些鱼类都是杂食性鱼类,它们甚至可以以风吹到水中的有机物碎屑为食,所以,经过优胜劣汰后,只有它们留在了天池。
黑鲫
写在最后
长白山天池形成到今天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多年里,这里连一条鱼都没有,这是因为它海拔较高、火山口积水而成以及气候所致,不过,如今天池中已经有了三种鱼类,这些鱼不是自然传播过去的,而是人为放置的。
被选中的这些鱼,具备耐寒、食量小等特点,不过能在寒冷的水域中生活,必然对水中溶氧量较低的环境也能适应,因为寒冷地区到了冬季水面必然会被冰封,所以,如今的天池已经有鱼了,只不过种类较少,数量也比较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