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探访22℃之夏”采风活动7月6日启程。20余名全国主流媒体记者、旅游达人深入吉林延边博物馆、金达莱民俗村、池北河洛文化园、东北亚植物园西门公厕、长白山讷殷古城、长白山南景区、特色旅游园地等地,在为期6天的行程中深入体验、采访吉林避暑旅游产业及乡村旅游发展,推介给更多的游客到吉林避暑消夏、休闲度假。
22℃凉夏惬意慢生活
长白山脚下的池北区二道白河小镇,七月的天气这里却是夏花微雨,在一花一水间能感受到丝丝凉意和穿梭在这个幽静小镇的惬意。每年的盛夏时节,清凉静谧的二道白河小镇就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享受夏日的清凉。这样一个避暑胜地,“美丽中国行·探访22℃之夏”媒体采访团怎能不来看看。
二道白河穿镇而过,沿着河堤走走,从长白山主峰流下的山泉水声潺潺。穿梭于这座以“慢城、慢行、慢生活”著称的旅游名镇,静谧祥和的街道与一步一景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致融为一体。沿途能看见高耸在道路两侧的美人松,主干直入云端,枝叶在顶端茂盛,那美丽又娇羞的样貌,像极了一个婀娜多姿的美人。
看完松,再看看水,水面上两只可爱的野鸭,正在和一旁的蝴蝶玩耍。这欢快灵动的场面,可是引得咱媒体团的成员阵阵的欢呼。大家可别小看这几只在水面嬉闹的野鸭,它们可是大名鼎鼎的中华秋沙鸭,这可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级动物。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和鸭科动物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这些小精灵在清澈碧绿的河水中或游弋追逐,或潜水捉鱼,或随波静卧,怡然休憩,成了二道白河的一道迷人的风景。听二道白河镇的居民说,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但凡水质有一点污染,这小鸭子都不会选择在这栖息,二道白河对生态的保护可见一斑。
在二道白河小镇,随处可见的是,骑着共享单车在山水间畅游的客人。想想也是,在这个移步一景的二道白河小镇,还有什么是比这随时随地都能停下来欣赏美好风光的骑行单车更好的选择呢?这不,骑着车再来看看年10月刚刚竣工的长白山河洛文化园。这是一座寓意深远的文化主题公园,遵循“能石则石、能木则木”的环保理念,园内的石柱、青铜、木制雕塑,讲述了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故事。传承文化之余,当地人在文化园内设置了长约米、宽约48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喷泉水型布置以雄伟粗壮和精巧灵动相配合,设计灵感来源于长白山“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的生态文明理念。
追根溯源探访满族老部落
依依不舍地离开二道白河小镇,那里的风光、美景和温度都让人恋恋不舍。不过咱这吉林避暑游又何止一个二道白河小镇,接着去讷殷古城探访满族古老部落。讷殷古城坐落于长白山池南区城西锦江、漫江和头道松花江三江交汇之处。据清通志《氏族谱》记载,讷殷古城系讷殷兵城,满语称“额赫库伦”。
年5月,讷殷古城修建,以古渡口、搜稳府、森林部落居住区为标志的民俗建筑一座座小木屋似乎带人们回到了之前讷殷部生活的场景;古老部落的建筑和图腾也在向大家诉说着努尔哈赤和讷殷部征战的故事;缓缓流过的江水记录下的是努尔哈赤和小月儿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讷殷古城的修建把一个已经消失了多年的满族古老部落,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以充足的史料铭记长白山作为满族发祥地的辉煌历史文化,使之成为绝佳的旅游人文景观。
长白天池拨雾见真容
来到长白山,怎能不去一睹天池的芳容。可是这个每天有超过天被大雾笼罩的天池,是否能见到美景,大家心里都还是非常忐忑的。
长白山南坡景区时隔多年再度开放,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长白山南景区是今年6月1日才与游人重新见面的。南坡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能看到视野最好、全景的长白山天池。有漫山的杜鹃和野花盛开、有高山苔原河谷湿地、火山炭化木遗址、岳桦双瀑、鸭绿江大峡谷等十二个著名的原生态景观。乘车通往山顶,这一路的美景让大家暂且忘记了之前的担心。
车窗外的鸭绿江大峡谷,气势磅礴。媒体团一行人只恨自己的相机和手机都不够用了;上山路上的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犹如两条系在山间的玉带;高山苔原带的青苔和一簇簇色彩斑斓的小花是随处可见的生机勃勃……千年炭化林遗址和高山苔原河谷湿地是亚洲仅有的自然景观,而鸭绿江大峡谷南北全长20公里,东西宽多米,峡谷深达米,恢弘雄壮、撼人心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景区内的植被也由下至上依次呈现四个垂直分布带:针叶阔叶林混交带、红松为主的针叶林带、岳桦林和松桦相栖林带、高山苔原河谷湿地带,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极地主要植被类型的典型缩影。
到达山顶,还需要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观景台,正在媒体团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听见游客大喊,“爸,你快回来,雾开了,能看见了!”听闻,媒体团的成员也是三步并做两步,直接奔向观景台。到达观景台时,山顶的浓雾已渐渐散开,露出了天池的真容。“哇!真是太美了!”媒体团的成员不禁高呼。只见幽蓝色的水面没有半点涟漪,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没有时间多说了,拍照、合影,不知道这天池的美景又用掉了记者多少的镜头。
短短几分钟时间,只见那边一片云雾又缓缓移动过来,天池先是被盖上一层薄雾,那山、那池、那雾把整个观景台笼罩得如仙境一般。“能看到天池,你们真是很幸运啦。”天池主峰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当天天池只有两次露出了真容,每次都不到10分钟,有几位天津来的游客,足足等了五六个小时才看见天池,还有的游客即使登上一天也难得一见。
直到观景台全部被大雾笼罩,媒体团一行人才依依不舍地下山离开。各位记者纷纷表示,就是再华丽的辞藻都不能描绘出天池的美丽,这样的温度,这样的美景,大家已经不想回去了。
旅游集散可持续发展
其实,不管是二道白河小镇避暑旅游业,还是讷殷古城满族古老部落,长白山天池的仙境美景都只是当地生态旅游的一个个缩影,与当地大力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全区“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吉林省避暑休闲旅游的蓬勃发展,来长白山避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跻身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长白山,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东北地区核心旅游目的地和重要旅游集散地。如何在保障长白山主峰生态秩序的同时又保证游客高质量旅游体验呢?
今年7月1日,在距长白山主峰北景区大门38.5公里处,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林业局一处废弃的木材加工场地重新利用,设立了长白山北景区游客换乘中心。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城区运营部总经理叶利鹏告诉记者,换乘中心这种解决方案在去年7至10月这一旅游高峰时段就已启用过,游客分流、缓解自驾游客上山滞留压力、提升长白山旅游业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十分明显,今年的迁址,一方面实现了停车位的扩容,另一方面也在助力停伐后的林业职工再就业,更深远的影响,是向景区拉动城区、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迈进。
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局长孟凡迎认为,当地政府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经济,坚持高位推动、统筹协调、市场导向、融合发展和国际视野,都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吉林地处中国温带最北部,夏季平均温度22℃左右,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天赐“凉”机不可失,吉林把避暑休闲作为推动吉林旅游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介众多避暑旅游产品和具有民族特色民俗风情的乡村游,促进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避暑休闲游两翼齐飞,让“冷”资源“热”起来、“凉”资源“火”起来。
/记者周博报道吴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