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朝长白山边界线划界始末

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280922_lab.html

长白山位于中朝边界,这段边界线是如何形成的呢?用以下地图说说此事。

元朝及现在中朝边界示意图

明朝与朝鲜边界图

1712年定界时由清朝画员绘制的《白山图》(红线为穆克登勘界时的路线),古-1。

图的右上端有如下题记:“康熙五十一年我肃宗三十八年·壬辰穆胡克登定界时所模·朴权定界使”,说明该图是1712年穆克登定界时绘制山图的韩方模本。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的左上端有长白山天池,标示为“白头山”。定界碑立在天池东南,其西边标有“鸭绿江源”四个字,东边标有“土门”二字,碑的下方标有“江源碑”三个字,表明这里就是鸭、图二江的发源地。(红线为穆克登勘界路线,蓝色为当时所认为的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主流)。此外,立碑处的西南还有“小白山”,往东有“妍芝峰”、“大角峰”,再往南有“虚项岭”,往东有“三池渊”,再往东有“长坡水”等。从虚项岭、三池渊一直到长坡为止。从三池渊再往南有“甫多会山”,往南有“缓项岭”,再往南一直到达镜城“长白山”。以上所举的山脉,自天池向东南方向展开,构成了鸭绿江、图们江两大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其两边分别有鸭、图二江的支流向东西两边分散流去,逐渐汇聚成为大河。

由于长期以来中朝双方此地疆界含糊,穆克登此次定界,明确了如下几点:

1、中朝双方进一步确认了鸭绿江、图们江为双方界河;

2、穆克登碑确认了天池在中国境内;

3、穆克登提议图们江源潜流(干涸)处设立界栅,朝鲜方面赞同并予以实施,中朝双方明确了中朝图们江源部分疆界的实际位置。

上图中,双蓝线分别为鸭绿江和图们江(鸭绿江从北往南流,图们江从西往东流)。从图中可以看出,鸭绿江的走向比较明确,基本上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图们江的走向就比较模糊了。如上图所示,图们江江源分别有红土山水、石乙水、红丹水,到底以哪个为准呢?由于穆克登处事草率,乃是其制定了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之后,却对红土山水与穆克登碑之间“潜流”走向没有仔细辨识。据《朝鲜肃宗实录》记载,穆克登查找图们江源时,未及“涌出处”十余里,找到了一派东流的小水,指定其为图们江源。之后,穆克登令朝鲜方面利用农闲时机堆石立栅以为边界,造成了如下结果(黄线部分为划分疆界的石堆与木栅线):

中国学者根据实地考察复原的石堆与木栅位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所设置标记中朝边界的石堆与木栅位置显然是延伸到了比红土水更靠北的位置,尔后又折回了红土水。这是因为穆克登立碑时所定的图们江源是流向松花江方向的,而没有直接连接到红土山水,当朝鲜官员发现水源错误后,将错就错,将连接到松花江上流的堆栅变更方向连接到红土水水源上了。

正是因为穆克登此次设立石堆与木栅定界之事的草率处理,加之由于边境管理不善,特别是连接图们江发源地的木栅全部朽烂,图们江上流边界线模糊不清,造成了后世疆域观的混乱!

自此,双方开始“地图开疆”:

下图为中方绘制的《中韩交界图》,图中可以看出从小白山到图们江沿线分别树立了“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十座界碑(经李花子考证此碑为中方拟设而未树),并将国界线又推到了红丹水一线。

下面是朝方绘制的地图

韩国年出版的单方将间岛画入韩国版图的地图

年版《中华民国分省地图册》中朝边界,以葡萄河为界,石乙水已经并入内陆。

年朝鲜总督府农商工部绘制《朝鲜林墅分布图》局部。

而“满洲国”则以穆石碑为界,东连图们江支流红土水,南连鸭绿江北源瞹江,作为与朝鲜的分界线。

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地图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地图集》之第6幅

上图是中朝双方当时的主张线,其中橙色线为朝方主张线,紫色线为中方主张线,箭头所指红色线为1909年中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线。

最终,经过谈判,1962年在平壤由周恩来和金日成签订《中朝边界条约》、1964年在北京由两国外长陈毅和朴成哲签订《中朝边界议定书》,中、朝双方达成了边界协议。如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