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时某地出了一件咄咄怪事,原因何在?
记者走访始发地,采访三表姑七堂叔,调查当事人成长背景与童年经历;又咨询了精神科、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专家。
一层层铺垫,一点点渲染,神秘事件让观众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但他们最终等到的,却是一个啼笑皆非的结论。
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学》栏目组按“走近科学”的套路,来拍摄一期以“看走近科学”为谜底的节目,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9月30日,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播出,观众们终于在不断走近科学的旅程中停下了脚步。
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走近科学》
连当年一边骂节目组故弄玄虚、糊弄观众,一边又忍不住看下去的“黑粉”们,也纷纷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之情:“虽然它有鬼片一样的开头,脑残片一般的结局,但还是止不住地好看。”
科学博主毕导也怀念起当初求知欲爆棚的自己:
“比少年包青天还过分的bgm,配上张腾岳老师迷幻的语气,3分钟内直接把气氛烘托到高潮,之后全程高潮,让每个观众都不得不在电视机前捶胸顿足拷问自己:‘是啊!究竟是为啥呢!’
有时候一期节目要分上中下三集播,那种看完前两集后的求知欲能让人自焚。但每期的结尾都让你想砸了电视,这踏马和科学究竟有什么关系!”
全国观众都很想问这个问题。年首播,至今21年了,《走近科学》究竟和科学有什么关系!
到底是走近科学还是走近忽悠,这很难讲。
1
走近科学之走近伪科学段子
如今全网怀念的节目,也曾是被群嘲的对象。
即便是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集《走近科学》的人,也会对下面这些案例略有耳闻。
一般,节目是由普通人难以遇见的怪事开始的:
比如,某村子每天半夜都会出现怪叫,弄得人心惶惶。没人有胆量夜晚出门看个究竟,于是全村人只好躲在各自家床上,辗转反侧到天明。
又比如,节目组到访峨眉山一个古寺。这里被高大的树木重重包围,怎奈寺庙屋顶上却不见一片树叶。
这难道是神明的庇护?无论是游客、寺中的和尚及保安、文物管理局局长,都道不出所以然。
你也别去猜,猜也猜不对。/《走近科学》
再比如,新婚之夜,老屋墙上竟出现怪影;某男子能从自己身上吸出血来;新疆喀纳斯湖、四川猎塔湖、长白山天池多地出现了水怪的踪迹;天上掉下离奇的蓝色冰块……
奇闻异事本来就能吊起人的十二分之好奇心。这时候,解说词和主持人张腾岳再煞有介事地露出几个关键词“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随着“究竟……到底……”的经典句式结束,具有强烈视觉张力的海报瞬间覆盖整个电视屏幕。
从字体到设计都如此“不央视”的央视节目海报,观众们是前所未见。
背景音乐也悄然响起,让大家的汗毛都随着节拍起舞。
后有网友整理发现《走近科学》的几首常用BGM就有来自于恐怖片《月光心慌慌》和《死寂》的插曲,也有那首总喜欢在破案时分出现的《X-file》。
记者们的调查随着背景音乐的进行逐渐深入。经过一系列的采访,专家解答后,谜底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村子半夜可怕的叫声,是一个胖子在打呼噜。
原来,峨眉古寺屋顶不见落叶,是因为此地风大,吹跑了。
原来,老屋怪影是小孔成像。
原来,男子之所以能够吸血,是因为他牙龈出血。
原来,最痛恨“原来”这个词的,是《走近科学》的观众。
逐渐露出蒙娜丽莎的假笑。
“那水怪之谜他至少要给我一个说法吧?好歹是个央视节目,还能吹牛不成?”你这么想着。
说法这不就来了嘛,三个湖里的水怪分别是水獭、乌龟和朝鲜人开的汽艇。
《走近科学》明明轻轻松松,就掌握了千千万万颗随调查推进跌宕起伏的心。但在节目结束前的一分钟,他啪叽一声,把心都捏碎了,然后简单粗暴地给你总结:这就是科学。
此时此刻,观众们脸上的表情,或许就和这位舔过天降蓝冰的村民一致——他曾表示这冰“咸咸的,挺好吃”,但节目组告诉大家了,蓝冰是从飞机厕所出发的高空坠物。
作家韩寒也被节目欺骗过:“《走近科学》就是因为走了好几年,还没有走近过,所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想要走近科学。”
他在自己的《他之国》中也辟出一块荒诞的土地,留给《走近科学》:
一个农民伯伯种白萝卜,竟然长出一棵胡萝卜。他请来农业专家、基因专家,从基因突变等角度分析,最后发现,原来,是胡萝卜种子不小心混进去了。
气愤又“心碎”的网友给《走近科学》总结了三宗罪:污蔑当事人,把人当疯子;侮辱观众,把人当傻子;恐吓观众,把一档科普节目生生拍成了鬼片。
《走近科学》并非从一开播就如此“沙雕”。主持人张腾岳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年至年间,节目都是《爆炸消除锅炉预应力》式的“真科学”,还曾请到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台。
事实证明这般硬核的科教节目并不利于大众传播,节目收视率一度接近于0。
“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反倒是从年开始采用的“走近伪科学”方式,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焦点、热点、疑点、难点及新现象,并给予科学上的解释,这才让一档节目获得了国民性。
《走近科学》一接地气,收视立即大获成功。
在后来的法制类节目中,我们都多少能看到“走近科学”故作神秘的套路:寂静的夜,一双黑手伸向了她。如花似玉的少女,又是否会惨遭蹂躏与摧残?广告之后,精彩继续……
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出来的故事剧情,更让《走近科学》成为社交网络上轻易被cue到,时不时就能拿出来骂两句的段子。
主持人张绍刚在《吐槽大会》上cue起这档节目,他也说:“别再提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了,你们节目应该是大跌眼镜、啼笑皆非。”
张绍刚和张腾岳其实是校友。/《吐槽大会》
2
走近科学之走近真实的中国
英国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曾提出“科学文化界的三大定律”,其中就有这么一条:
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看似诡谲的《走近科学》,不过是一部源自本土民间的《十万个为什么》。它所展露的正是老百姓在面对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时,最真实的反应。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