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岠嵎山
何效杰
时近处暑,秋风阵阵,艳阳高照,气候炎热。8月17日,我们从青岛出发,驱车一路向东,经过2个小时疾驰,来到位于乳山的岠嵎山国家森林公园。岠嵎山为AAA级景区,设岠嵎院、岠嵎峰、太平湖景区,玉皇山民俗文化区和生态保护区,素有“天然石雕园”、“植物园”、“天然氧吧”的美誉,是海阳、乳山的界山,也是海阳东部、乳山西部入海河流的发源地。
岠嵎山属于长白山系胶东延续段,其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形成“人”字形峡谷,岠嵎山以此得名。(岠:大山,嵎:山弯曲的地方)从公元前年(汉高祖元年)就被人们开辟为游乐和狩猎的场所,晋唐时期,佛教、道教和儒教先后传入,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
骄阳似火,蒸烤着大地。我们步入红色的大门,沿着青石铺成的道路前行,可见奇石林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的是一块巨石“飞石凌空”,如天外来石横亘在路旁,后面分别是”河马驼蜗牛”和“天鹅孵卵”。缓慢前行50米,右侧为玉皇殿和茶园。
我们沿着曲折的道路一路向北,沿着小路蜿蜒而上,但见群山苍郁,林茂水清,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放眼望去,山上苍松、柞树相间,浓绿嫩黄交错辉映,近处更有那河边的古柳与水中虬曲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山水画。继续迤逦前行,浓荫蔽日,暑气全消,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座“天然石雕园”,地貌奇特险峻,山石怪异嶙峋,千姿百态,如禽似兽,似人如物,无不栩栩如生,堪称齐鲁一绝。
景区小道弯弯曲曲,泉水顺着山间潺潺流下,小桥流水,树木苍翠,木质长廊供游人歇息观景。顺着山道向上走,路越走越险,各式各样的奇石镶嵌在大山上。
向北走米,在“人”字形峡谷的交汇处是佛教寺院岠嵎院。清乾隆七年《海阳旧志》载,该寺院于明嘉靖年间已具规模,至清末有殿堂20余间,其它建筑30余间,戏楼一座,住有和尚80余人,并于院中栽植银杏、刺松、花木等。后历经宋金元三代,岠嵎院因地震、兵祸几经毁坏,又几经修复。明代洪武年间,重修并扩建,规模宏大,建有如来殿、观音殿、存经阁、千佛殿等。
(巍峨壮观的岠嵎院)
我们继续西行米,看见飞来石位于“人”字形峡谷交汇处西之岩壁上,两块深黄色巨石临搁于岩壁巅端,如同天外飞来,仰观之,摇摇欲坠,令人震撼。往北走60米,有一峰岭,形似骆驼,神态生动,驼峰中间布有无数怪石,人称“骆驼负宝”。
(骆驼峰的“骆驼负宝”奇观)
从骆驼岭开始,山势陡峭,山路更加崎岖不平,有的地方仅能一人通过,惊险无比。骆驼岭下西行米,耸立一高15米的巨大裸露岩石,其形态神态生动,颇似一位袒胸露腹的将军,故名“将军岩”。其东北50米有一石,因其形古怪滑稽人称“鬼头石”。
(神似千层饼的巨石)
莲真洞,位于“将军岩”西米处山崖阳坡,由搁于崖壁间两块突出的岩石搭成,早年其上建玉皇阁。洞口临东南,右侧石壁刻有“混元庵莲真洞”,为明代道士张真子修炼之处。在其西南处,一石峰孤拔云霄,石峰面东,正中有天然形成的石阶,直达峰顶,人称“凌云天梯”。传说张真子成道后,登此天梯飞升。天梯之南,有一悬崖陡壁,高30余米。离地20米处有一方形石窟,宽6米,高3米,传说玉皇大帝在此养马,后人称为“神马天棚”。
著名的八仙洞位于“神马天棚”之南,笔架峰东坡陡峭的岩壁中部,洞口距峰底9米,自洞口斜伸向下的一条蜿蜒石缝,成为攀登此洞的唯一通道。洞口宽3米,洞内可容五六十人。洞内四壁由五颜六色的花纹岩石构成,相传八仙相中此洞为仙境宝地,常在洞内吟诗作赋。
(八仙洞巍然屹立)
一路观赏美景,一路缓缓北上,可以看到在蓝天白云下静卧的山中最著名的景观千古猿人,正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远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千古猿人惟妙惟肖)
我站在宽广的莲花石上,向东瞭望,奇石耸立,石破天惊,依次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狗卧石,斗战佛石、观音石、老鳖石和女娲补天石,它们点缀在绿树丛中,巍然壮观。
(栩栩如生的天狗卧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尽管汗流浃背,两腿无力,但途径很多的景点,美的让我们不愿离开。登高远眺,岠嵎山因地貌奇特险峻,奇石怪异嶙峋。诸峰多为裸露岩石,山石林立,千姿百态。众山相连,山间白云飘飘,绿树环绕,气象万千。在山下看起来很辽阔的太平湖变成了长长的小河,山道弯弯曲曲像一条线,穿着不同颜色的游人变成了小米粒大小。迎着山风,闭上眼睛,静静的沉醉在美丽的秋景中。几声鸟叫把我惊醒,缓缓睁开眼睛,顿感神清气爽。
玉皇峰位于岠嵎山南麓,海拔.5米,居群峰之首。峰顶高峻陡峭,直入云霄。相传玉皇大帝东游在此下榻。山巅建有玉皇庙,为早年百姓求雨之处。登玉皇峰顶,晴观日出,可见“碧海擎红日,绿岭浮白云”。阴察云海,山间云缠雾绕,如入仙境。
玉皇峰西坡半腰有一石洞,洞顶岩壁终年滴水如雨。其下积水成潭,滴水潭,潭中之水,清澈见底,苔藓不生,人称“甘露”。
岠嵎山地质奇特,构成为岩浆岩,原系海底山脉,后因太古到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和燕山运动,地壳隆起而成为陆上山脉,又在公元年和年两次遭受地震。古老的岠嵎山,历经地质活动的沧桑,构造了当今秀俏天成、奇石林立的自然风貌。
(岠嵎山山体构成岩石)
清乾隆七年《海阳市志》把岠嵎山列为海阳十景之一。古人曾留下过“盘游岠嵎观奇石,胜似二八相巧云”的叹诵,并将岠嵎山归纳为24大景和72小景,其中24大景有飞石凌空、骆驼负宝、千古猿人、玉帝阁、莲真洞等,成为岠嵎山景区最大特色。
(岠嵎山中部的院里水库)
我沿着羊肠小道前行,山内泉水众多,叮咚之声不绝于耳。泉水清彻甘洌,山间小溪游鱼击水长翔,田园美景一览无余。
岠嵎瀑布上游为一河流,常年流水不断,河水流经岠嵎山北峰悬崖处,两侧岩石陡峭,断崖宽约米,高约50米,瀑布落差20多米,宽达5米,河水宛若从天而降,形成瀑布。陡然下落,水击深崖,轰鸣作响,水花四溅,阳光下流金溢彩,蔚成大观,实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之势。逢雨季节,瀑布宽10余米,河水跌落之声可传十里之遥。春冬少雨季节,瀑布宽亦有1米余,水流潺潺下泻,似一条白色银带,美丽壮观。
(秀美的岠嵎瀑布倾泻而下)
河水汇集形成山下波光粼粼的“岠嵎天池”,是乳山、海阳多条沿海河流的发源地,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咏吟不绝。
黑石龙潭在瀑布下方深谷中,上口呈三角形,洞体迂回深邃,清流直泻,冲入碧潭,声若洪钟。潭东隐一石洞,可容百余人,下口南向,与上口相距五六米,潭水奔涌而出,顺谷倾泻。
火龙洞,位于瀑布之南黑石龙潭西岭,因洞内岩壁有一火红色龙形石线而得名。形如飞龙,鳞爪俱全,首隐洞壁穴中。此洞洞口低狭,仅可供一人侧身而入,但洞内颇为宽敞幽深莫测,前口高约2米,洞内面积近50平方米。洞内凉风习习,清爽宜人。
岠嵎山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名符其实的动植物王国。林地总面积为公顷,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山中有各种树木余种,其中国家保护树种70多种,部分濒临品种在此也可发现。主要有赤松、银杏、水杉、白榆、三角枫等名优树种及石竹花、映山红、锦带花等奇花异草。有名贵药材四五十种,山珍野菜二十余种。以石为母,以云为乳,天马行空,与奇石、白云相映成趣,以其郁郁苍苍为岠嵎山风景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情趣。
山中的杏以其果粒大、甜度高、口感好而闻名遐迩。岠嵎山还是胶东地区最大的茶园,所产茶叶营养丰富,醇香四溢。在天然植物园中,生活着狐狸、狼和獾等动物40多种。身游其中,飞禽走兽时现于林,鸟鸣虫吟,生生不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徜徉山间,清风习习。我们欣赏着美景,用时1小时缓缓下山,可谓步移景移,情景交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漫步岠嵎山,奇石险秀著神采,可以忘却世间的繁嚣,自当会“豪歌尘俗外”。远观山之磅礴,怪石林立之间显出山灵地秀,近赏造物神工,凹凸嶙峋之中解读乾坤万变。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在岠嵎山也颇为契合,毫不逊色。
山下左侧宏伟的岠嵎禅寺始建于明代初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地藏殿等,集佛、道两家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为一体。
山下右侧的太平湖景区面积公顷,蓝色的湖面光滑如镜,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绿色的山峰中。水面建有水上乐园、“小西湖柳岸长堤”。湖畔设有游乐中心、游艇码头、垂钓区、茶艺区等。
(烟波浩淼的太平湖)
沈存中《梦溪笔谈·异事》:“登州岠嵎山下临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于海”。
岠嵎山之美,在于山峦叠嶂,奇石异景;在于溪水淙淙绿树葱郁。山、水、林、石交相衬托和相互辉映,壮美和阴柔和谐地融为一体,秀俊天成,山险石奇,树美水秀,是造化赋予岠嵎山这神奇的美,是自然孕育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奇妙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来此驻足、漫游、吟诵、壮怀、抒志,凡游岠嵎山者,无不叹其山之险、岭之狂、石之奇、水之美,而深感造化之神奇妙绝,自然之鬼斧神工。
(作者:何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