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在长白山地区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关东的大地上没有一条大江大河,
生活在这儿的动物饱受干旱的折磨。王母娘娘知道后,就派了七仙女降临凡间,凿开了长白山天池,放出了一流清清的碧波,形成一条瀑布,流成了二道白河,救活了鸟兽们。可不料凿天池的任务过重,完工时,七仙女都累倒了,正在这时,从森林里跑出来了一只梅花鹿,来到仙女面前,只见它泪眼婆娑,一派悲痛的模样。只见猛然间,它一头向石坨子撞去,撞断了角,口含茸血喂仙女饮用。七仙女得到了鹿茸的滋补,转眼间就变得精神焕发,辞别这只梅花鹿后及时回到了天庭。
故事二
从前,有三兄弟,父母死了以后,他们就分了家。老大为人尖刻毒辣;老二为人吝啬狡诈;老三为人忠厚老实、勇敢勤劳,受到人们的称赞。
有一天,兄弟二人相约,一起去森林里打猎。老三勇敢地走在前面,老二胆小走在中间,老大怕死跟在后边。
走着走着,树林里发出了一阵异样的响声。老大、老二都吓得躲在大树后面,蹲下来不敢动弹,只有老三无畏地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哦!原来是一只长着嫩角的鹿。老三不慌不忙,端起了猎枪,扣动扳机,“砰”一声,鹿被击中头部,倒在草丛里一动不动了。鹿是打死了,可怎么分呢?“我看就这样分吧!大哥是一家之首,就应该分头;弟弟是一家之尾,应该分脚和尾巴。”狡猾的老二说,“我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头不尾,应该分身子。”尖刻的老大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打猎还分什么我大你小!最合理的办法是,谁打着哪里就分那里,打着什么分什么。”精明的老二就极力表示赞同。
忠厚的老三争不过他们只好提着一个没有肉的鹿头回家了。按照寨规,不管谁打得野味,都要分一部分给大家尝尝。老三难办极了,鹿头上一点肉也没有,怎么分给大家呢?他想出一个办法,去借了一口大锅来,满满两挑水倒进去。然后就把鹿头放到锅里煮,由于太少,鹿角也不像过去那样砍下来扔掉了,都放进去,熬成了一锅骨头汤,把汤给寨子里的每个乡亲都端去一碗。
怪事出来了,吃了很多鹿肉的老大老二没有把身子补好,而喝了鹿头汤的人,却个个觉得全身发热,手脚有了使不完的劲,人也强壮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经验的老人想,以前仅吃鹿肉,从没和鹿角在一起吃过,所以就没起到什么作用,这次老三把一对嫩角都放进去煮了,所以效果截然不同。以后,人们反复试了几次,证明嫩鹿角确实有滋补身子的功效。因为嫩鹿角上长有很多茸毛,大家就把这种大补药叫做鹿茸了。
鹿茸
斑龙珠,
甘,咸,温。归肝、肾经。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主治冲任虚寒崩漏,精血亏虚,畏寒肢冷,阳痿早泄,滑精,宫冷不孕,小便频繁,腰膝酸痛,腰脊冷痛,眩晕耳鸣耳聋,精神疲乏,羸瘦,畏寒;筋骨无力,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筋骨痿软;疮疡久溃不敛,阴疽内陷不起。
1-2克,研细末,一日三次分服。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忌服。
为鹿科属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梅花鹿野生或饲养,野生者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附近。分布甚广,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山区均有之。马鹿野生或饲养。野生者栖于大面积的镜林或高山森林草原。广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
《本经》:“鹿茸,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别录》:“疗虚劳酒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精溺血。”
《日华诸家本草》:“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精溢自出,女子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酒服,壮筋骨。”
《本草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本经逢原》:“鹿是山兽,属阳,……角乃督脉所发,督为肾脏外垣,外垣既固,肾气内充,命门相火,不致妄动,气血精津,得以凝聚,扶阳固阴,非他草木可比。”
《本草经读》:“鹿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督脉为通身骨节之主,肾主骨,故又能补肾,肾得其补,则志强而齿固,以志藏于肾,齿为骨余也。督得其补,则大气升举,恶血不漏,以督脉为阳气之总督也。然角中皆血所贯,冲为血海,其大补冲脉可知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