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讲地又讲理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的顶部,这里四季风光迷人,是来长白山的必游之地。登上山顶可见群峰叠嶂、气势恢宏,十六座山峰簇拥着一潭平静的湖水,在蓝天晴空的映照下,湖水深邃幽蓝,格外迷人。盛夏是观天池的最佳时节,因云雾相对较少,一睹天池真容的机会较大。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湖泊有很多,而一些较大的湖泊往往都是由多条河流,源源不断地将河水注入到湖泊之中,湖泊面积才能够不萎缩。
但是长白山天池是个例外,长白山天池位于高山之巅,湖面的海拔高度达到了米,海拔如此之高,再加上河水总是自高向低流动,没有任何河水能够到达这里,所以长白山天池没有任何河流补给。
不仅如此,天池中还有一条外流河,形成了美丽的瀑布。
长白山天池没有补给河流,但却又有一条外流河,既然如此,那天池中20亿吨水从何而来?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干涸呢?
天池中的水是怎么来的?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和火山运动有关,长白山主峰是一座火山,历史上长白山曾经有过多次火山喷发的记录。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之后,凝固的岩浆堵塞了火山通道,形成了一片洼地。
东北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距海较近,又是林区,水汽充沛,地势又高,所以是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而位于白山市东南部的长白山顶又是这一多雨区的中心。东北地区的长白山水气来源有本地蒸发(主要是森林蒸发),有直接自太平洋、日本海吹来的东南季风,而最大的来源则是由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等降水天气系统带来的。而这些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天气系统,一般多由丹东一带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在移动中由于大量降水而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长白山区降水多少的规律之一就是西南部多,东北部少。另一条规律则是地势越高降水越多。山脚下(米到米处)年降水量为-毫米,东部少西部多。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的上限高度-米处,年降水量约为-毫米。云冷杉林带的上限高度-米处,年降水量约为-毫米。亚高山岳桦林带的上限高度-米处,年降水量约为-毫米。山顶上(天池气象站)的年降水量为毫米。
长白山地区降雨量较多,平均年降水量1毫米甚至更高(由于环境和地势的影响,长白山降水丰富,天池周围是降水的中心),而长白山山顶面积较为广阔,使得天池就像是一个雨水收集器一样,会源源不断地收集着当地的降水,使得这些降水汇聚成为了湖泊。
当然了,我们知道湖泊中的水是会蒸发的,蒸发的速度和湖泊面积、温度以及当地的空气流速有关。天池的湖泊面积虽然比较大,水面大约相当于1多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是天池的深度非常深,最深处达到了米;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7.3摄氏度,较低的温度使得天池的蒸发速度非常慢,年平均蒸发量只有毫米。
降雨量大,再加上蒸发量小,看起来似乎是天池之所以没有干涸的原因。但要知道的是,长白山天池有一条外流河。
天池周围火山口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米以上,长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称。
研究发现,天池每年流出的水流量大于年降水量,这意味着长白山天池一定还有其他水源补给。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研究人员认为,地下泉水上涌,也是长白山天池重要的补给水源。
天池水怪
提到长白山天池,很多人都会想到盛名已久的“天池水怪”,但事实上,长白山天池中的营养非常贫瘠,以至于湖泊中的水生生物数量并不多,种类也不够繁盛。该湖泊无法支撑水怪对食物的需求。
天池位于高山之巅,且没有任何汇入河流,即使山下发生洪灾,洪水也不会淹没这里,更无法将洪水中的水生生物带到天池之中。而鱼又无法凭空出现,所以许多高山湖泊之上没有任何鱼类。
不过人们在天池中发现过长达2-3厘米的小鱼,对于这些鱼为什么会出现在与世隔绝的天池之中,有人认为是水鸟沾染了山下的鱼卵,将它们携带到这里;还有人认为是古代我国人们将鱼带到天池之中放生,它们才在这里安家落户。
由于天池与外界水源难以交流,再加上湖泊内的营养物质匮乏,以至于这里的水生生物数量非常少,而且生态链也不完整,也正是因为如此,该湖泊的渔业资源非常贫瘠。
虽然天池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水生生物,但是天池中的水生生物数量并不多,无法满足水怪对能量的需要。当然,如果该水怪以岸上的植物为食,那它在觅食过程中必定会留下踪迹或者粪便,通过这些人类也可以追踪到它的存在,但遗憾的是并未发现水怪生活的踪迹。
另一方面,如果天池中真的存在水怪,那在天池之中必然生活着一定数量的个体,否则它们将会因近亲繁殖而灭绝。如果天池水怪的数量足够多,那么它们必然会频繁被人们观察到,毕竟天池周围的游客非常多,然而事实却是天池很少出现。
另外,水怪在当地湖泊中生存时,必然也会留下痕迹,比如:遗骸,觅食痕迹,生活痕迹等,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痕迹来调查水怪的下落,但现如今人们并没有发现天池水怪存在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池水怪只是一种传说,很难证明它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虽说有的人们见到了水怪,但是却无法去形容水怪真正的模样,我们不难发现到,人们的描述都是大不相同的。关于长白山地域的秘密更是有不少,我们更是需要继续的去探究,才能找出答案。试题链接 长白山天池流域年降水量为0.43亿m3,而溢出湖面的水量为1.23亿m3,但水位常年保持稳定。年10月17日受寒潮影响,天池出现“翻江倒海”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池水位稳定主要得益于()A.河流补给B.地下水补给C.蒸发较弱D.下渗较少2.天池“翻江倒海”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①冷锋过境,风力较大②地热影响,水温较高③地形封闭,风力微弱④水温和气温温差大,水汽凝结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长白山天池位于山顶,没有河流补给,A错误;降水量比湖水水量少得多,水位稳定主要得益于地下水补给,B正确;蒸发较弱和下渗较少不是其水位稳定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2.天池是一个火山湖,这里地壳比较活跃,地热丰富,湖水温度较高,寒潮是快行冷锋造成的,冷锋过境,气温很低,水温和气温温差大,水汽凝结快。同时冷锋过境,风力较大,在风力的作用下造成该现象的出现。①④正确,B正确。受地热影响,水温较高,不一定会出现“翻江倒海”的景象;风力微弱不会出现“翻江倒海”奇观,②③错误,ACD选项错误。故选B。1.B 2.B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和云南腾冲的小空山均为火山口地貌,但二者景观各异,研究发现火山口是否积水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和基岩的渗水性有一定关系,图左为长白山天池,图右为小空山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长白山火山口积水成湖但小空山火山口却未形成湖泊,主要因为两地____差异较大。A.降水量 B.蒸发量C.岩石透水性D.植被覆盖度4.腾冲火山具有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分布密集、种类较齐全等特征,由此可知,小空山土壤()A.土层深厚且肥沃B.土壤剖面层次丰富C.成土母质多流纹构造D.成土母质多层理构造5.关于两地火山地貌描述正确的是()A.小空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小空山为岩浆裂隙式喷发形成C.长白山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D.长白山为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3.根据材料,研究发现火山口是否积水,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和基岩的渗水性有一定关系,所以小空山火山口没有积水形成湖泊可能是因为岩石透水性强所导致的,因此C正确;两地火山口是否积水看的是水分的收支对比关系,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不是单独看某一个因素,两地都属于湿润地区,都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能够为火山口积水成湖提供物质基础,因此A、B错误。植被覆盖度高,涵养水源能力更强,应该更利于积水成湖,但是读图可以看出小空山火山口处植被覆盖度似乎更大一些,却没有积水成湖,所以植被覆盖度不是影响因素,因此D错误。故选C。4.由材料知,由于腾冲火山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分布密集,因此地表覆盖的岩石主要应该是岩浆岩,不能是具有层理构造的沉积岩成土母质,D错误;熔岩流动冷凝形成的构造称为流纹构造,流纹表示当时熔岩流动的方向,根据腾冲火山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可推断腾冲火山地区喷发形成的岩浆岩是流纹岩,也就导致当地成土母质多流纹构造,因此C正确;由于腾冲火山时代年轻,因此导致当地成土时间较短,土层不会很深厚,剖面层次也不会很丰富,因此A、B错误。故选C。5.根据所学可知,云南腾冲的小空山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应该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因此A错误;吉林长白山火山靠近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应该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C错误;裂隙式喷发,是火山喷发的一种类型,它是岩浆从在地面上延伸很长的裂隙中喷出,那么火山口的形状不会是圆锥形的。中心式喷发是指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明显的圆锥形的火山口,读图可看出两个火山口形状相似,都是圆锥形的,因此B错误,D正确。故选D。3.C 4.C 5.D大约八百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后自然条件改变,重新形成自然带,如下图所示。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期,主导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图示区域()①与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布一致②所处经度可由其山麓基带大致推出③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④东坡的斑块自然带属于地方性分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B.热量C.水分D.地形6.读图可知,在天池的东南部火山灰分布的最远,说明火山灰受风力影响,向东南方向飘落,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7.图示区域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变化相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①错误;所处的纬度可由山麓基带大致推出,②错误;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没有自然带的缺失,③正确;东坡的斑块状自然带分布与火山灰分布有关,属于地方分异,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8.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火山灰影响下的土壤因素,A正确;热量、水分和地形受火山喷发干扰不大,不是火山喷发干扰后自然带重新深化的首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火山灰的作用:火山灰会为土壤带来丰富的养料,可以使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火山喷发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矿物质;火山灰的工业用途也很多,比如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制成墙板、楼板和隔音保温材料等;在化学工业方面,可磨粉用作过滤剂、干燥剂和催化剂;火山灰还可用于填料工业,制作光学玻璃高级磨料、塑料抛光剂、橡胶塑料等其他化工品填料。还有人将火山灰用作杀虫剂的载体和肥料的控制剂。6.D 7.D 8.A下图为长白山天池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观赏日落最佳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0.如下图所示,过乙丁作剖面图正确的是()A.B.C.D.9.日落偏西,图中甲地位于山顶附近,海拔高,向西视野中无阻挡,为最佳地点,A正确。乙地位于天池东侧,向西视野中有西岸遮挡,不易观赏到日落,B错误。丙丁两地海拔低,且视野中有山峰或山脊阻挡,视野不佳,CD错误。故选A。10.本小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过乙丁作剖面图,乙处海拔高,丁处海拔低,排除A。乙处位于天池附近,海拔比周边要最低,乙处附近海拔最高,排除BC。故选D。9.A 10.D 大约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出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如下图),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垂直变化发育比较完整的坡向为()A.东南坡B.西北坡C.西坡D.东北坡12.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主要原因不包括()A.东坡原有环境破坏较严重B.喷发物厚度大、面积广C.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D.浮石等岩浆岩难以发育成土壤11.由材料可知,东南侧火山灰和浮石厚,覆盖面积广,植被生长演替慢、不完整,A错误;北坡喷发物最薄,受外力作用,底层土壤逐渐出露,地理环境趋于稳定,植被垂直变化发育较稳定,并且结合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看出东北坡比西北坡、西坡自然带分布更连续、完整,D正确,B、C错误。故选D。12.由材料可知,当地大规模火山喷发,形成全域性喷发物裸地。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东坡原有环境破坏较严重,A不符合题意;东坡喷发物厚度大、面积广,不利于植物生长,B不符合题意;海拔高,水热条件差异大,利于自然带演替,C符合题意;东坡存在大量的浮石,浮石等岩浆岩难以发育成土壤,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 12.C全球天然矿泉水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36°N~46°N之间地带,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这一纬度带的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我国的长白山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地理位置,长白山天池面积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却接近太湖的一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长白山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主要得益于()A.纬度较高,全年气温较低B.积雪融水多,岩层过滤作用强C.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D.地壳运动较活跃,岩浆岩广布14.天池面积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却接近太湖的一半,主要原因是()A.湖水无外流通道B.蒸发量较小C.湖盆的透水性差D.平均深度大13.纬度高,气温低与水质好关系不大,A错误;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长白山东麓距海较近,夏季风带来太平洋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冬季积雪量大,积雪融化渗人入岩层,经岩层天然过滤,形成优质水源,B正确;长白山水质好与土壤肥沃无关,C错误;地壳运动活跃,岩浆岩广布不是长白山水质好的原因,D错误;故选B。14.分析可知,地质历史时期,长白山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洼地,后积水成湖,形成长白山天池,平均深度大,使得该湖蓄水量大,D正确;湖水无外流通道、蒸发量较小、湖盆的透水性差不是天池蓄水量大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13.B 14.D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16.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15.长白山有浮石,浮石是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因此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火山活动,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16.浮石为岩浆岩,源于岩浆喷发,动植物化石在沉积岩中可以找到,A错误,D正确;浮石的孔隙是岩浆迅速冷却形成的,B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C错误。故选D。15.A 16.D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白头山天池浮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长白山地的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其周边“浮石”属于()A.①岩B.②岩C.③岩D.④岩18.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岩浆侵入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17.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其周边“浮石”黑色、多气孔,应该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因此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读图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A 18.D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年,某科考队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漠天池”。队员们爬到沙山高处,看到小溪上游被米长的黄沙阻断,上游方向则变成了一汪碧绿的深潭,深潭两侧是异常陡峻的发育有大量裂隙的花岗岩崖壁。夹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花岗岩岩体之间这一狭长幽深的潭水即是“大漠天池”。天池全长米,宽60米,最大水深近10米,水位季节变化小,湖面海拔高约米,与紧邻其下的湿地间有15米的高差,与附近地势最低的一个盐湖的高差达米。下图示意大漠天池景观。(1)简析“大漠天池”的形成过程。(2)指出“大漠天池”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析“大漠天池”能够成为淡水湖泊的原因。(1)溪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下切形成狭长谷地;受风沙活动影响,沙丘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2)补给类型:地下水。理由: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花岗岩岩体裂隙发育,利于地下水出露;地下水补给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3)以地下淡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天池海拔高于其下游湿地,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堰塞体由黄沙组成,渗水性强,利于湖水向下游湿地渗漏,排出盐分。(1)深潭位于小溪上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加之有大量岩石裂隙,容易受到流水侵蚀,形成谷地;附近风沙活动强烈,受移动沙丘影响,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2)补给类型:地下水。判断理由: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气降水少;花岗岩石壁有大量裂隙,有利于地下水出露地表;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与地下水补给稳定符合。(3)补给天池的水源为地下淡水;天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湖泊有大量的裂隙,黄沙阻断形成堰塞体,裂隙容易发生水的渗漏,黄沙的渗水性较强,有利于盐分物质通过裂隙和黄沙排出湖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